人物專訪

經濟部顧問、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高辛陽學長 圖文:黃鴻銘


文章附圖 經濟部顧問、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高辛陽學長,是母校早期赴日留學表現傑出的校友之一。他於民國五十四年企管系畢業,民國五十八年左右負笈東瀛,以堅毅不拔的精神,在明治大學渡過艱苦的留學生涯,取得生產管理與工業管理方面碩士學位與專業知識。

高學長學成回國之後,以管理專長先後服務於省建設廳工業科及經濟部工業局、投資審議委員會等機關,曾參與台中港關聯工業區等開發案,並參與草擬「對大陸投資及技術合作管理辦法」。

高學長在政府經濟相關部門任職多年,對國家經濟脈動了解甚深,尤其是企業管理及工業發展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,他認為「只有夕陽產品」沒有所謂「夕陽工業」的存在,並致力推動產業升級。

高學長也期許母校加強「質」的提升,經營出自己的特色,以下是本刊八十九年四月二十日於中衛發展中心所作的專訪紀要:

問:在您的心路歷程中,逢甲的求學階段,留給您一個什麼樣的回憶?
答:我是民國五十四年,企管系第一屆畢業。剛進逢甲的那年,正是學校最艱苦的時候,校舍很簡陋、設備也不足,記得報到的第一天,還差點找不到學校。那時,學校四周都是稻田,交通不便,學生往返學校沒有公車接駁,走田埂上下學,一不小心就會滑到田裡去。學校為了學生通勤的問題,與救國團情商,借調軍用卡車,在台中火車站前載送學生。軍車是帆布蓬車頂,下大雨時還會滴漏水,儘管如此,大家已經很滿足了。


問:畢業以後投入那個行業?還是出國留學繼續深造?
答:當我在學校畢業後,曾短時間在台灣省建設廳服務,之後就到日本讀書,先是在明治大學讀生產管理,拿到碩士學位以後,轉攻工業管理。很遺憾!雖修得學分但沒有拿到博士學位,當年在日本在某些學門取得博士學位是很困難的,由於適逢中日斷交,心中同仇敵愾氣憤,再也不願等下去,而束裝返國。

剛到日本時,因為沒有經濟基礎,透過朋友介紹在當地某企業工讀,主要想借住公司的宿舍,以節省開支。社長派我至專務那兒工作,專務正是社長太太,公司員工畏為「母老虎」,對工作要求很嚴格,有一次將我寫的報告,當面撕掉,我當時異常激動,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!在那段日子後,我憑智慧及經驗虛心學習,使業主對我的工作信賴及肯定,甚至將其印鑑亦托付予我,此無他,僅說明工業社會能用則用,不能則捨之明確寫照,惟個中艱苦罄筆難書。

我在日本求學多年,深深體會國外的大學教育係朝專業養成方式育才,而我們國內的大學則通才教育,什麼都學卻不精,所以到國外讀研究所時很吃虧。我在那兒苦讀,努力充實自己專業的知識,使智能及體力承受極大的負荷。


問:回國後在那兒工作?後來為何轉入公職?
答:民國六十幾年回國後,我在新竹一家電子工廠當廠長,並兼任一所學校的實習工廠主任。作了沒多久,當時的建設廳長林洋港先生要我回建設廳工作,我於逢甲畢業時,曾在建設廳服務過短暫時間。承林先生提攜,升我為建設廳工業科科長,並回母校逢甲大學兼課,教授企業管理課程長達18年。在建設廳工業科的時候曾參與台中港關聯工業區、林口特定區、大園工業區等開發案。

後來,我奉調經濟部工業局任第七組組長,工業局改組後,我改任第一組組長下管轄機械科、金屬與非金屬科、運輸工具科包括航太等,還有一個就是國防工業科。工業局當時預算不多,無法大力推動工業發展。我們於是成立了策略性工業,把工業輔導慢慢帶起來。以前學校雖設工業設計科系,工廠都是在作OEM(代工)未雇用工業設計人才,當時我協調了工業設計協會,廣泛推動工業及呼籲設計之重要,將設計的理念導入各個工廠,使我國的工業自OEM邁向有自主性的ODM,亦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價值。


問:您對國內產業升級與台商赴大陸投資的看法如何?
答:在陳履安先生任經濟部長時,我被調至投資審議委員會擔任執行秘書,負責僑外投資等審查工作。我不認為有所謂夕陽工業,如果產業不升級,使台灣的產品一直停滯在低品質、低價位的加工,甚至無法擺脫仿冒王國的惡名,如斯才會導致有夕陽產品。國內當時亦廣泛討論產業「空洞化」,資產外移、赴大陸投資,備受關注。企業外移,考量的是適合性、前景與成本,若無法競爭,失去比較利益,則縱使不外移造成經營不善而相繼倒閉,甚至蔚成社會問題。企業無國界,生意人都認為那兒可生存就往那兒去,我認為必須要面對這樣的問題。

當年對大陸投資都是私下進行,缺乏規範、無從管理。我當時即草擬「對大陸投資及技術合作管理辦法」提報行政院。另外也與各公會密切聯繫,廣開說明會,透過媒體報導,免除課稅疑慮,排除一切障礙,鼓勵台商主動報備。

我也曾經以民間的身分,參與國內工商界赴大陸考察評估當地投資環境,以作為業界參考。

問:在什麼樣的動機下創立中衛發展中心?它的功能為何?
答:我在工業局組長任內,推動策略性工業,協助企業走出舊有型態,提升經營品質。中衛發展制度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催生的。

中衛發展中心是一個財團法人,董監陣容堅強,很多是工商業界的大老,經濟部工業局也是贊助人之一。成立的宗旨為協助企業建立中心衛星工廠制度,促使企業相輔相成,共存共榮,提昇經營品質,樹立國際優良形象,增強對外競爭力。主要的業務範圍:促進產業昇級;推廣發展中衛制度;推廣全國團結圈活動;執行國家品質獎業務;舉辦教育訓練、觀摩及講習活動;輔導工商界經營管理、品質、成本及交期等之改善;舉辦國際相關技術管理之交流;及發行刊物等。

中衛發展中心對產業最大的助益,是整體輔導資源的結合,除了中心龐大的專業人才與技術外,來自政府、企業、學術等專才,都能匯集為產業服務。

問:對母校及學弟妹們有些什麼建議?
答:希望學校方面能致力加強學生「質」的提升。國外著名大學都有它的特色,在那一學科或學系或有它傲人的地方。就像大飯店一樣,一定有他的招牌菜成為其獨特的賣點,逢甲也應該建立起獨有的核心風格。 另外,逢甲人要抬頭挺胸有信心,在學校求學的時候,就應建立起自我學習,自我培養的精神。行行出狀元,各行各業都須腳踏實地專研,學術專精才能成為一個專家。

文章附圖

高辛陽小檔案
●民國23年10月10日出生
●學歷: 母校企管系,民國五十四年畢業。
日本明治大學生產管理碩士。
●經歷: 台灣省建設廳工業科科長。
經濟部工業局組長、主任秘書。
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。
經濟部主任秘書。
民國七十四年創立中衛發展中心。
曾參與台中港關聯工業區、林口特定區、大園工業區等開發案,並草擬「大陸投資及技術合作管理辦法」。奉命負責行政院九二一震災重建工作「維生組」搶救工作及產業重建工作。
●現任經濟部顧問、及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。

回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