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張靖曾經在他的《棋經十三篇》中提到圍棋設計的原理,大致說明如下:圍棋的棋盤大約是四十五公分乘以四十二公分的木盤,劃縱橫各十九條經緯線,經緯交叉處稱之為目,共計三百六十有一。原創者以最中間的一目為中心往外發展極至於四方(四個週邊)。環繞於中心目的其他三百六十目,是仿效周天之數。把棋盤經過中心點劃十字平分線,平分而為四隅,用來象徵著一年的四季。每一隅各九十目,就像每一個季節各有九十天。最外邊的周圍有七十二目,有如一年七十二候。棋子共三百六十,白黑相半,對應著陰陽。經緯線道稱之為「枰」,線道之間謂之「卦」。棋盤方而靜,棋子圓而動。黑白棋子縱橫於枰卦之間,棋局的變化豈止萬千。自古至今,據說除非刻意復棋,否則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棋局。圍棋藝術,千變萬化,引人入勝,是棋友們喜愛圍棋的原因。
圍棋是開發智力、啟迪思維、鍛鍊頭腦最佳的頭腦體操,同時又能怡情養性,寓教於樂。在對弈當中,包含著形象思維、邏輯思維的創作。它能增強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,同時也可以提高人們的計算本領。在所有娛樂活動當中,圍棋是最具有智慧及人生哲理。棋友們以棋會友,透過雙方切磋琢磨、競技鬥智,久而久之常常成為一輩子的知己。
在圍棋界裡一般都以「段位制度」和「級位制度」來評量棋力的高低。段位的高低是一個棋手棋藝水平的重要標誌,一般而言專業的段位共分九個等級,依實力的高低從九段排至一段,九段為最高,一段也叫初段。其中還有專業段位與業餘段位之分。以專業段為而言,如果能獲得初段的稱號,代表棋藝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。大至說來九段的棋力要讓初段兩、三子左右,不過現在由於圍棋運動蓬勃發展,競爭激烈,許多初段者實力越來越強。目前公認的世界第一李昌鎬就說他只能對韓國棋院的初段讓先。台灣的職業棋士用「品」來評量。台灣的「品」則是「一品」最高。
業餘段位的評量則比較寬鬆。如果與同等級的專業段位相比較,業餘段位棋手的實力會友相當的差距。據說專業初段棋手實力與業餘五六段的棋手實力旗鼓相當。業餘段位以下稱「級」,「級」也分九個等級。與段位不同的是級數越大棋力越低,以一級為最高。
學棋入門是非常容易的,圍棋的基本規則也頗為簡單。當然想要下到相當的水準,自然得下一番工夫才行。不過,學棋永遠不嫌晚,對業餘玩家而言,稍微努力一下,一年內就可以達到一至二級的水準。要入段可能就真的要花點心思了。而且現在資訊發達,一個人也可以下棋。市面上有所謂的自學電腦軟體,對初學者,熟悉基本戰略有相當助益。如果嫌電腦不夠人性化,也可以隨時透過網路跟全世界的棋友下棋,不怕找不到對手。
台北市校友會由林江山前會長熱心促成,已經在四月一日正式成立棋友社。歡迎所有校友同好及親友共襄盛舉,報名熱線:(02)2708-3427 潘小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