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點篇 校友企業專訪

互相體諒奇蹟事業
賴滄海學長累積經驗 以獨特眼光開創事業版圖 文/朱天慈


文章附圖 台灣本身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早期經濟發展是以進口取代的方式,演變成出口導向,加以政府實施經濟計劃成功,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。七十年代經濟持續發展,國內外的生產成本愈來愈高,對外競爭漸失優勢,面對這樣的衝擊,一方面努力提升產品附加價值,另一面也有產業選擇外移,尋求企業的第二春。產業無論是西進、南向,在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,人力素質的差異,以及生活文化背景的不同,對企業而言都是一項艱苦的挑戰。

以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,對外貿易無疑是經濟的命脈。母校早期畢業的學長,以他們睿智的才能眼光,投入台灣生產事業各自闖出了一片天。其中企管系58年畢業的賴滄海與張梅學長,就是在這種的條件與努力下創造了成功的典範。賴氏伉儷不僅在事業經營上是最佳拍檔,在家庭生活方面更能相輔相成,互相成就對方,美滿和諧的家庭令人稱羨。

文章附圖 文章附圖 賴學長畢業後即進入台灣最大製鞋集團中台關係企業大宙、中台、達聲等公司服務,於60年代末期賴學長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,共同創立申雍公司,以製造PUMA等名牌運動鞋外銷;申雍公司是我國製鞋業第一家獲准的保稅工廠,在製鞋界Tony Lai已享有殷實的名聲與信譽,業績蒸蒸日上,外銷遍及海外三十多個國家;申雍公司也成為主要的高爾夫球鞋專業生產工廠。隨著事業的發展,又投資設立申記橡膠公司,專門產製各種高級運動鞋鞋底,展現對製鞋業提高品質穩定原料來源,擴大規模的企圖心。

民國69年是賴學長個人事業的另一起點,他投資諒奇股份有限公司,以現代化的設備,生產各種高級運動鞋外銷世界各國。在鞋業豐富的經驗,嚴格的品質控管以及不斷研發創新,深受PUMA等品牌公司的信賴,代工生產各種名牌運動鞋外銷歐美、日本等十餘個先進國家,也為我國賺取高額外匯。70年代因應業務蓬勃發展,另成立台奇鞋業股份有限公司,仍然生產各種名牌運動鞋,台奇的成立固然是應產量增產之需,另外也是區隔廠牌之必要。這段時間也正是製鞋業在台灣的全盛時期。

文章附圖 民國73年以後,台灣在一片景氣繁榮中,各種資源發生競爭的現象,不僅原物料成本、土地成本,最嚴重的是人工成本,也愈來愈高漲;而且因外匯存底的持續增加,使台幣飽嚐升值的壓力,對傳統產業的製鞋業而言,可說是雪上加霜;許多業者為圖生存、發展,進而引發一波產業外移的現象。賴學長首先選擇同文同種,文化背景相似的中國大陸作為海外設廠的第一站;當時政府尚未開放到大陸投資,囿於資訊的不足及大陸政治制度等種種因素,可謂備極艱辛;經過整體評估再三考量,轉而向印尼雅加達設廠。

賴學長綜合全球經濟及東南亞情勢,經過應整個經濟情勢的發展趨勢調整外,仔細評估與審慎的選擇後,決定在越南胡志明設廠;十年的海外設廠經驗,使得在越南設廠後的第二年即有回收的豐果;越南廠占地約4萬餘平方尺,有六條生產線,2500多位員工,每月生產量近30多萬雙的高級運動鞋,另有預備四條生產線的空間,在將來擴廠之用。

賴學長創業以來一向以生產高級運動鞋為目標,如:PUMA、DIADORA、HI-TEC、MITRE、UMBRO、UHLSPORT、KELME、FILA、McKENZIE等,都是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義大利、西班牙、墨西哥等名牌鞋子。近年更發揮國際貿易的功能,運用三角貿易的關係,台灣負責樣品開發、業務接單等,海外廠擔任生產控管、出貨報關等,在分工制度的管理下,提升專業的研發技術又能有效的降低成本,在在的顯示賴學長對企管策略運籌帷幄的成果,更能配合政府「根留台灣」的政策,創造出三贏的局面。

如何將傳統企業發揮現代價值,賴學長是個中翹楚,面對經濟環境的變遷,公司幾經調整合併,現在分別為諒奇股份有限公司與昇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家。賴學長一本專業生產、注重品質、創新開發、準時交貨、勞資和諧而深獲業界的肯定及國外客戶的信賴。

回前頁
回總期刊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