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點篇 時光隧道系列

文華路之滄海桑田 圖文/胡志佳


轉眼間,四十二年過去了,逢甲大學自民國五十年成立以來,經歷過無數的艱苦與考驗,我們在風雨飄搖中不斷成長、不斷茁壯,憑藉著歷任領導人-陳泮嶺、高信、張希哲、廖英鳴、楊濬中、黃鎮台、劉安之校長等的努力,逢甲從無到有。

逢甲校慶定於每年十一月十五日,因是在民國五十年十一月十五日「私立逢甲工商學院」舉行「創校始業典禮」,由校長主持,故訂定十一月十五日為校慶日。創校初期,百廢待舉,且校舍建置尚不完全,並非每年都有舉辦校慶活動。早期的校慶,大都配合校舍興建的落成典禮一起舉辦,如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,舉行創校三週年紀念暨第三期校舍工程落成典禮;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,舉行創校五週年暨商學館、建築館及男生第三宿舍落成典禮;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,舉行建校九週年校慶暨新建綜合運動場破土典禮;民國六十年十一月二十日,舉行創校十週年校慶暨全校運動大會開幕,新建圖書館落成典禮等等。直至民國六十三年以後,才固定於每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辦校慶活動。

過去全校運動會通常在校慶當天一同舉行,啦啦隊青春洋溢、拔河冠軍爭奪戰以及各種體育項目的競賽和慶祝節目,令人目不暇給;直至民國八十七年,全校運動會才改至每年三、四月舉行。逢甲的校慶活動跟隨著時代潮流漸漸產生變化,變得更年輕、更活潑、更有朝氣,唯一不變的是一年一度的「拔河」賽事,同學們視拔河運動為逢甲人的入學洗禮,頗有不經歷拔河比賽便不是逢甲人的共同心理。在激烈的競爭下,也發展出種種不同的拔河技術,是以每年到了十、十一月份,校園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聲響,有加油聲、呼口號聲等等,雄糾糾、氣昂昂的響聲,振奮著每個逢甲人的神經,也提前預告著一年一度的校慶即將來臨的訊息。 逢甲校友們的團結與愛護母校是有名的,每個逢甲人的心都緊緊相繫,校慶時台灣各地的校友們風塵僕僕趕回母校,甚或海外校友不辭辛勞的搭機回台,只為一同祝賀逢甲生日快樂;在校慶的同時,東南亞等地校友為了共襄盛舉,也於每年十一月份時舉辦「逢甲之夜」,一方面慶祝校慶,重溫學生時代的情景,另一方面也能與好久不見的同學見面敘舊,並邀請校內各位師長前往馬來西亞參加,一同歡度海外的逢甲慶生活動。 天蠍座的逢甲大學,對決定的事有極強的執行力,不畏挫折堅持到底。四十二週年校慶,逢甲大學在現任校長劉安之的帶領下,將繼續實現高人言先生以及歷任校長未完成的夢,讓逢甲大學能立足台灣、放眼世界,把逢甲大學提昇到國際水準,與歐美各國大學並駕齊驅。逢甲人也將持續發揚「忠勤誠篤」的精神,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,隨著本校國際化的腳步將逢甲精神由台灣推廣至海外。

回前頁
回總期刊目錄